至爱书 | 《恶心》
至爱书
《恶心》by让-保尔·萨特
by云也退
夜进来了,虚情假意,犹犹豫豫。人们看不见它,但它在这里,它蒙住灯光。你呼吸空气,感到其中有什么厚厚的东西,这就是它。
这就是萨特的夜,必须靠着呼吸去勉强抵达。我猜萨特也会用类似的制造困惑的精神来描写井:若有若无,似是而非,里边是水,被一圈垒起来的、围成圈形的石头给围在中间,石缝里长出了杂草,似乎有些苔藓的瘢痕。你看看它,觉得那大概就是井了。
“存在先于本质”,这话的涵义没几个人能懂,需要懂得的是为存在而颤栗,而震惊,而恐惧。萨特不是在缺吃少穿中长起来的人,但是十万字的一本《恶心》,处处冒出了不甘心,不甘心接受对日常事物的既有定义,不甘心任何一种类型的固定不变,不甘心与不思考的大众所见略同。
他甚至不甘心管在镜子里看到那个东西叫脸——当然不是因为它很不好看。
《恶心》是爆破性的。一个无辜者的受辱足以毁灭一座城市的荣耀,而萨特告诉我们:世界可以因我一己的感觉而被重估。不甘心是勇气的表现,但道德则全靠自律。萨特绝对容不下夹带私货,比如说,洛根丹虽然说他对这恶心,对那也恶心,此一时恶心,彼一时也恶心,我却从未发现,萨特将自己私底下憎恶的东西交给洛根丹去恶心,去帮他发泄。他谨守写作的道德,哪怕洛根丹是个虚构的主角,也不可以随便栽赃。
在一座三线城市里,独身一人,经常无所事事,跟咖啡吧的老板娘混混,唯一的工作是泡在图书馆里,研究一个侯爵的生平,打算写一本传记。萨特是活在词语中的人,他依赖词语又时刻怀疑着这种依赖,因为词语总要脱开了它所指代的事物,日常使用词语的人,不同程度上讲都是浑浑噩噩、得过且过的。与此同时,洛根丹还发现,词语中的时间是虚构的,与日常的感受完全不一样:在日常体验中,时间根本没有首尾,没有发展与高潮,每一天都在重复,或者四散,从来不存在一个推进的动作。而叙事都是人为的,给一个侯爵写传记,必然是人为地创造一个侯爵,创造他的时间。
洛根丹的孤独,其实是萨特为他创造的无菌环境,只有如此,他才不会分心,不会在柴米油盐里沦丧,才能专注地承担那种追根究底的思想任务。“恶心”只是托辞,当萨特希望读者领会到“存在”之惊人的真相,他必须要找一个极端一点的词汇。恶心,说说看什么是恶心?同样的,说说看什么是鲜?什么是涩?什么是晕眩?
如同感觉,事物根本不能被描述,能被描述的只是那些物理特征,它们组成了事物的“本质”,它们游移,它们瞬变。本质掩藏着事物的存在,惟有洛根丹这样的人能同那存在相遇,为之震惊,为之恶心。必须要恶心,因为你要时刻让周围变得陌生起来,让事物用它们的存在来冲撞你,让你所用的每一个词,看到的每一个画面,都受到检查和挑战。
本文系原创
图片来自网络
往期回顾
看书 | 《惊悦》:护教名家C.S.刘易斯笨手笨脚地写了本自传
福克纳120周年记:今天,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
看书 |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,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
看书 | 上半年的这些书,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
看书 |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:萨达姆和美国人,哪一个更可恨?